top of page

中医和针灸大约起源于3000到4000年以前。在极度落后缺医少药的远古时代,中国的古人们发现在石头的尖端上摩擦痛点或者吃某种植物的叶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这就是针灸和中药的起源。经过后来两、三千年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医一直都是中国人民的治病防病的主要工具直到大约一个世纪前西医被引入中国。今天,中医因为简单性,方便性,有效性和低廉的价格仍然是中国主流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一些重要治疗手段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艾灸是利用一种叫艾草的干燥药用植物在靠近穴位的皮肤近距离燃烧的热疗法。根据中医理论,艾草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打通12条本经的中药。艾灸通常在180至2300C的高温下进行因此来自艾草的活性成分和热量可以透入经络对气的运行加以补强。中医除了“不通则痛”之外还有一句话就是“不荣则痛”。艾灸对于虚衰的阳气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而针刺则更侧重于疏泄堵塞的经络。也就是说,针刺长于泄而艾灸偏于补因此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
中医有一个概念叫做元阳,参考西医的对应概念:生命力或者免疫力。元阳是每个人得之于父母的基本生命物质。对一般人而言,35岁以前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的元阳开始逐渐下降并在人去世的时候归零。 中医强调将元阳尽量保持在最高水平因为“阳气不足,百病丛生”。定期的艾灸可以减缓元阳的减少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延缓衰老。相比起普通人群癌症患者更加需要补充元阳,因为癌细胞迅速而广泛地消耗着癌症患者的营养导致病人全面衰微。
艾灸
针刺
针刺

Search video...

双太溪-2
00:10
Play Video

双委中
00:16
Play Video

旁边肌肉抽动
00:10
Play Video
bottom of page